1. 紧紧扭住现代化建设这个核心与主线来推动青岛发展
青岛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核心是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青岛发展质的规定性,也是实现各个领域全面发展进步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实现现代化仍是青岛及至全国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目标,要紧紧扭住这个核心不放松、不动摇,长期坚持,一以贯之。但另一方面,青岛的现代化也必须是有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幸福和国际化就是青岛现代化的重要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宜居幸福不仅反映了青岛优越的气候、地理特征,也更加强调了当下现代化运动的人本性与可持续性特点。国际化则是青岛作为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连接点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也是青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而没有现代化导向的宜居、幸福和国际化,就会抽离发展的现代性本质,与历史发展方向相违背。同样,没有宜居、幸福和国际化的现代化,则会失去发展的时代性与青岛特征,使现代化失去目的与特色。
2. 抓住工业4.0机遇以市场化国际化重塑城市产业结构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塑造了一批现代化的赶超者,实现后来居上。毋庸讳言,在信息化革命浪潮中,青岛稍显落后,产业结构仍偏于传统,未能立于时代潮头。在工业4.0风起云涌之时,青岛不应再失去机遇,而应抓住时机,占领工业4.0的制高点,引领二十一世纪新产业的发展,重塑城市产业结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进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破除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体制机制,改变国有主导的沉闷氛围和相对封闭的思想意识,充分培育和调动社会的能动性与创造力,释放改革红利,使青岛由一个传统产品的制造之城转变成为一个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创造之城。
3. 从大环境改造转向微环境改善来提高宜居性与幸福感
青岛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胶州湾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大项目的建成已经极大改善了青岛的大环境。但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社区环境、空气质量等方面则还有欠账,影响青岛的宜居性与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因而青岛应在城市小尺度、微环境的改造方面下大力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生活的便利性与生活情趣。还要充分发掘、保护和利用青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以衰落中心区的改造提升为重点,增加文化与艺术气息,使青岛成为一个既看得见历史又看得到未来的魅力之城。
4. 在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有望成为新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支点。中央已经就建立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推动环渤海地区协调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青岛作为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的41个成员单位和8个主任城市之一,应抓住国家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强化与环渤海地区其他省(市)的经济社会联系和交流合作,以建立港口联盟为重点,扩大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在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5. 全方位地推进青岛的国际化
青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国际化密不可分,国际化是青岛鲜明的特征,也是青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青岛的国际化应是全方位的,从经济国际化入手,抢抓一带一路、中日韩自贸区先行区的机遇,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会展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推动文化社会领域的国际化,率先在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与商业环境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大力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体育、学术等交流,使青岛成为一个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精神荟萃之岛。
会上精彩发言:
尊敬的宗市长、佟主席还有今天到场的各位来宾,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对新常态下青岛发展对策的看法。当然最了解青岛的肯定还是在座的诸位,我们只是从外部来看青岛。
正好是前两年,我跟青岛市发改委也合作做过一个研究,我今天讲的内容主要还是基于前两年研究的情况,可能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因为当时是青岛市提出了一个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的城市,这样一个目标口号,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在继续用这样一个提法。从我当时做研究的角度看,我认为青岛提的这个口号还是非常切合实际,也切合时代,尽管当时还没有提新常态,但是我认为这个主题跟我们现在的新常态还是非常得切合。
当然这个口号是一个多目标的,所以这几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怎么摆法,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我们当时是这样认为的,核心还是实现现代化,现在实际上是青岛发展质的规定性,也是实现发展的基础,我想在新常态下这点依然是成立的。因为从今年发展的情况看,刚才立群也讲了,今年一开始开具应该说还是比较艰难一些,一季度增长7.0%,比上年同期是一下子掉了0.4个百分点,量还是比较大。
这里面当然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可能大家也常说的,最近督察也想解决的不作为这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可能也跟没有正确理解新常态有一些关系。因为我们说新常态下我们不是单纯追求速度,不单纯追求GDP,但是并不意味说我们就不要GDP了,不要经济增长。今年好像有的省把GDP增速的目标都取消了,这点我觉得可能跟我们发展的阶段还是不相适应的,因为中国我们正处于一个所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应该说是最后的一个冲刺阶段,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1.2万美元的标准,我们全国平均是7000,实际上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正确的理解,不单纯追求,但是GDP还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还是非常综合衡量的一个指标。
当然在新常态下我们也必须注意,现在的现代化它是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的,宜居幸福和国际化应该说是青岛现代化的主要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宜居幸福不仅反映了青岛优越的气候、地理的特征,也跟我们现在当下的现代化运动,更加强调人本性、可持续性的特点是一致的。国际化我认为是青岛作为中国与世界重要连接点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也是青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第二个思考,我们需要抓住新的一些机遇,以市场化、国际化来重述市场的产业机构。因为从历史上,每一次产业革命等等都会使赶超者实现后来居上。应该说在上一轮信息化的浪潮当中,我们感觉青岛还是稍显落后,应该说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可能青岛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家用电器、青岛啤酒,这样一些还是偏传统的产业,像腾讯、阿里巴巴,这样一类代表新的互联网的好像没有在咱们青岛这出现。但是我觉得在新的一轮当中,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我觉得在新的一轮革命当中,青岛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能够立于时代的潮流之前吧。
因为上一轮的信息化,实际上它主要还是在消费领域,像阿里巴巴这些,京东它实际上都是B2C,都是消费者领域,其实你要看真的信息化生产领域内的应用,实际上还不是那么普遍,也不是那么有成熟的模式。我想工业4.0,大家也强调它是所谓工业的互联网,它实际上更强调的是在产业当中的这样一个应用,在产业内部的应用,脱开消费的领域,更深入一些。
在这一方面,实际上青岛已经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也看今天材料里面有专家会专门讲红领的模式,所谓利用信息化做这种高端的定制。我们前段时间也专门去红领参观过,确实他的模式非常符合所谓工业4.0的思想。看起来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是大大地提高了他的效率和他的附加值,服装的价值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都有。
我们知道习总书记在论述新常态的时候,其中新常态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消费从这种排浪式的消费转向个性化的消费。但是个性化的消费如何和大生产结合起来,我们不是说回到过去作坊式、手工的,还是要跟现代化的大生产方式相结合,这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包括海尔在技术创新方面,在众筹,我看也都做了很多的探索,所以我觉得青岛应该说现在还是有比较好的基础,应该要牢牢地抓住这样一个机会。
要想抓住这个机会,我看我们还是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做更多的一些努力,因为青岛我的了解国有经济的比重相对还是比较高,所以可能跟创新气氛上面还是有一些沉闷,思想上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封闭的,所以需要我们大力推动市场化、国际化,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使我们青岛由一个传统产品的制造之城,转向一个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创造城市。
第三个方面的思考实际上涉及到我们城市建设这一块,就是要从大环境改造转到微环境改善的宜居幸福感。青岛这几年在大工程方面应该说是有很大的进步,跨海大桥非常得宏伟,胶州湾大桥,应该说都是标志性的一些建筑,应该说极大地改善了青岛的大环境。但是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内部交通、社区环境,甚至包括空气质量,可能还是有很大的需要提升的空间,甚至说还有欠账。因为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大家通常来之前肯定认为它空气应该非常非常好,但是说实话我来过几次,都没赶上特别好的空气,所以这方面确实还是有很大的余地。所以青岛还要在这种城市的小尺度方面,微环境方面还是需要做很大的力度,这实际上是提升城市真正宜居性和幸福非常重要的。青岛几次来,我觉得堵车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可能也跟布局有关系。我记得有一次坐火车差点把车都给误了。
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地发掘、保护和利用青岛文化的遗存,增加这个城市的文化与艺术气息,使青岛成为一个既看得见历史又看得见未来的魅力之城。我们一方面要创新,在这边能看到引领未来的东西,另外一方面青岛又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城市,青岛是一个未来和历史交汇的城市。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推进环渤海经济合作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确实腹地是非常重要的,特别青岛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一个港口城市一般需要一个特别大的腹地来支撑他的发展。现在中央已经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一界的领导已经出台了这样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作为青岛我们还是要继续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因为环渤海地区应该说是我们中国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青岛在促进环渤海发展当中,我觉得还是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更好地发挥领头作用。通过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拓展自己的增长空间,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手,青岛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更上一层楼,更上一个台阶,还是要在地区发展方面,地区合作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第五个方面就是青岛的国际化,我是觉得青岛的发展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与国际化是密不可分的,国际化应该是青岛最鲜明的特征,也应当是青岛发展重要的动力来源。青岛的国际化应该是全方位的,从经济的国际化入手,抢抓一带一路,刚才佟主席也讲了中韩自贸区,甚至中日韩自贸区,尽管现在这个谈得还比较艰难,但是时间上我们可以先走一步,预先做一些工作,建设区域性的国际旅游会展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另外我们还要在经济国际化的同时推动文化社会领域的国际化,率先在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商业环境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大力推动中外的文化、艺术、体育、学会交流,使我们青岛成为一个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能够荟萃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心。
我觉得在新常态下,青岛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因为无论说刚才讲的,从新的技术革命的角度,工业4.0的角度还是城镇化,因为我们新一代领导非常重视一带一路,刚才立群研究员也讲了,我们现在经济减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需求的下降,但是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就是我们会去主动塑造这个环境,过去我们的实力比较小,被动接受这样一个环境,现在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个来塑造、创造的条件,所以从这几个条件来看,中国实际上在新常态下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紧紧拧住经济建设不放,用更多的创新式的方法,创新式的思维来发展,青岛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非常感谢大家。
提问环节:
胡昱:我提个建议,你能不能为青岛在新常态下发展出一个好的建议和金点子,给大家说一下?
孙学工:关于规划的事情我想补充两句。规划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应该说规划确实还是有作用性的,特别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包括跟一些西方的政府部门,学术界的交流,他们也有感触。为什么危机以后西方长时间陷入低迷萧条走不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私营部门、企业界对长期发展的路径、前景没有信心,或者说不知道。所以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挺羡慕中国的,说你们有五年规划,有这样一些东西。所以企业、私营部门对未来发展的前进路径有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预期,所以他对他的各种投资行为实际上是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另外一方面,我是觉得规划的制定过程本身实际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做规划要做大量的评估、分析、研究,甚至是各种思路的碰撞,所以本身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凝结共识,为未来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会筛选出一些好的思路来。当然另外一方面,规划确实也是有可改进的余地和改进的地方,刚才立群研究员也已经讲了一些我们规划本身的内容方面,实际上也有很大的转变,包括现在在推多规合一,本身我们也要适应新的形势,做一些调整,做一些变化,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两方面来看。
关于青岛市的发展,我想我刚才已经谈到一些想法,刚才李主任报告里面我觉得实际上已经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全面的设想和规划,一些大的方面我觉得还是非常同意的,关键可能就是抓落实,始终如一。现在也有一个说法,叫一张蓝图干到底,怕就怕这个思路来回变,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实际上如果看准了一些东西,那几个点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很准的,如果坚持干下去,经济不一定就是一路下滑下去,一路回落下去。我们以前也研究过高经济减速的问题,这个东西不是宿命,不是说是一定的事情,实际上很多事还是事在人为。因为中国也好,青岛也好,在这个大的发展阶段中与所谓领先的国家差距还是很多。我们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肯定有大量的美国人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正在享受的事情我们没有享受,所以你要是说需求不足还是一种懒惰的想法,有大量的他们正在享受的我们没有享受到,我们只要弥补这个差距就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我就简单说这么多。